三亚盐业走向式微
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,盐的税利收入是历代官府的重要财源,国家对盐业的控制很严,盐业与国家的经济、政治、军事以至社会、文化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。现在国家对盐还是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。
1992年之前,三亚河两岸50米内多是盐田,那时榆亚盐场在市区的盐田有9000多亩。今天三亚市区的美丽之冠、鹿回头公园以及三亚市公安局、财政局、时代海岸等所在地,曾经都是榆亚盐场的盐田。现在的月川村、榕根村、丰兴隆社区当时也都是盐场的工区。
驷轩分场的党委书记林荣伦说,当时的三亚城区多数是盐田,市政府的对面就是大盐田,盐田在市中心,这种现象是真正的三亚特色,据他留意,即使在全世界,这样的例子也少见。
这种“盐田在城市里,城市在盐田里”的独特景象充满了浓浓的山水田园风情,有一些老市民对那时的城市面貌多少还有些留恋,“一眼能看好远,水灵灵的又通风,很干净凉快。”市民老陈回忆道。
随着三亚城市的大开发和全新规划,从1992年底开始,榆亚盐场的盐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,市区里的盐田逐渐淡出人们视线。到今天为止,万亩盐场仅存的就是榆亚盐场驷轩分场那1700亩的盐田。如今,真正晒盐的职工也只有一百多人。由于晒盐受天气影响,再加上现在人口增加,排入海里的淡水增多,海水浓度低,蒸发慢,影响了盐的产量,目前驷轩分场年产盐也只有2000多吨。盐田的经济效益并不好,有很多职工已下岗或者病退。
在新的城市规划中,这最后一片盐田也将有所规划。或许一两年后,这一片盐田也将被高楼大厦所替代。黄善清说,他有一个想法,以后争取留一小块地来继续生产这种自然蒸发结晶的盐,专供游人体验和参观,让这种传统晒盐法保存下去。